蝉古诗原文解释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解释及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蝉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代官帽的垂带,这里用来形容蝉头部的触角,这句诗的意思是,蝉用它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的露水。
“流响出疏桐”,流响指蝉的鸣声,疏桐则是稀疏的梧桐树,这句诗的意思是,蝉鸣声响彻了稀疏的梧桐树林。
“居高声自远”,这句话的含义是,蝉居住在高处,声音自然传播得远,这里的“高”可以指物理上的高度,也可以指精神或品德的高度。
“非是藉秋风”,意思是指蝉并非依靠秋天的风力来发声,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这句话也隐含了蝉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现代文翻译:
蝉垂下触角吸清露,鸣声响彻稀疏的梧桐,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