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电影《孔子》成功地塑造了中华民族哲学大师孔子的形象,其深刻的内涵、恢弘的气势、细腻的人物塑造,以及音乐、画面等各方面所呈现出的精致美感,都堪称一部传世之作,这部电影的视角独特,把孔子的命运与当时的社会形态、政治风云结合起来,把他的性格与时代环境结合起来,打破了以往众多历史题材影片的陈规,以大历史大文化的视野对电影进行全新构建,将孔子的壮丽人生和伟大人格予以艺术再现。
影片的开始展现了孔子在不同方面的才能被重用的情景,通过妻子的口中体现出的聪明才智,有时为了解民之困也用自己出仕治国,开始将死物变成活物“取而代之”,可以看出当时孔子的睿智,用自己的意见获得政绩的提升也是一种荣幸吧,能帮更多的人了、自己还能真正为大家出点子谁不愿意?开始齐国的掌舵者的观点及虚心请教体现出国王的魄力和明智,当自己的主张受到排挤时说明自己不是掌舵者,孔子虽然心系国家但当国家不再需要自己时他会为自己打算,因为自己并不是圣人,是一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安居乐业的欲望,他可以因为热爱自己的国家而把自己卖出去但并不意味着无休止的付出,当他被别人当作出气筒随意谩骂时他也会愤怒,但孔子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他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迎合到自己都察觉到心虚,他可以为了自己的诺言而到处奔波受尽委屈,但当自己的主张不能实施而齐国败局已定时他选择了离开齐国回到自己的国家,这里我觉得应该加一个片段:回到鲁国的孔子见到曾经被驱逐的贤士后有的只是相拥而泣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这种遭遇放在别人身上估计会骂娘,孔子的忠诚与坚贞、坚毅与执著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我们不提倡消极避世,在有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抱负,在不适合自己或者条件不如意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时机比单纯的空想更重要,有些事有些人可能我们错过就不会再有同样的事情可以让我们遇上所以要珍惜,作为儒家的创始人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一部重塑圣人形象的力作中国有上千年对圣人的崇拜!不管世界如何变迁中华民族有共同的根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始终是不变的。《孔子》在我心里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这就是精神力量的重要之处,好的精神能成就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最终影响到其家庭和周边,就这点来说我觉得当今世上再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物像我们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先生一样功德无量的受人瞻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这是这句话是在讲学习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而学;第二个境界就是喜欢学习了解为什么而学知道了学习所带来的乐趣;第三个境界就是乐在其中得到了乐趣还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孔老先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感情,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的学习态度就是享受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从而有所收获,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是一个性情中人善于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得到不一样的乐趣与感悟从而悟出不一样的道理和不一样的境界从而改变自己升华自己,这种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修炼的结果。“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让我明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才能不断地进步。“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在积累中成长在积累中求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诫我们在遇到有学问的人要虚心向别人求教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成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告诫我们要有做人的原则不能见利忘义也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更不能不择手段以权谋私等等,这些教诲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受益终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们现在的这个以“人类公德”心为主线的时代却难做到这让我想起:“因祸得福福易祸难不厚则祸福之际人将焉”“如果你自己都厌恶这份职业再拿着棍子打断我的腿只能从事情把自己‘恶心’得不痛快了也就是言语乖张。”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很多就会少很多矛盾和纷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台词更是耐人寻味告诉我们对待事物